"药物政策交流研讨会"顺利在京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1浏览次数:1153


613日下午,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药物政策专委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药物政策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首先由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刘昉女士致欢迎辞,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主要职能以及今年的研究任务。药物政策研究室主任傅鸿鹏研究员在其报告中系统总结自2009年医改以来,我国药品政策阶段性改革任务目标。十三五期间,以健康中国2030为理论指导,我国将重点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破除以药养医,建设符合国情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


傅鸿鹏,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政策室主任

 

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特聘顾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主任Kenneth Kaitin在其演讲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展示目前全球制药工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新药研发过程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到期、市场竞争激烈、保险报销压力、公众支持度的下降以及监管的困难。面对这样的现状,为降低研发风险(De-Risking)、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一方面,制药工业更加倾向于采取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的方式来降低研发技术风险,比如美国阿尔茨海默症神经影像研究计划(ADNI)包含了十几家制药公司、不同的基金、高校研究所以及政府参与;另一方面,通过重新配置研发资产组合,比如投入孤儿药的研发,以规避新药上市后的商业风险。


△ Kenneth Kaitin,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邵黎明教授分享了他对于我国如何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环境的思考。邵教授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历史机遇、创新使命,指出我国具备了创新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在经历了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创新人才缺乏和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的现实,呼吁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和科研体制的变革,以为创新注入更多原始动力。 

基于三个精彩的主题报告,来自政府相关机构、学术界以及医药企业的与会代表与演讲嘉宾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互动,针对当前我国医保支付改革、鼓励创新药研发以及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研讨会是我中心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交流计划的一部分,未来两中心将在药品政策有关的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研讨会等面展开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