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药人风采之复旦篇: 王永辉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2-28浏览次数:1170

SCiDDD “猎药人风采】 猎,一说揽也,《太玄》谓之捕,《法言》谓之追求也。药学人,通博数载,工研其方,于至精至微而终有成者,万中二三矣。猎药人,揽学用为率之人,获其经验,求其精神。我们是“猎药”人,挖掘即将走出实验室的新药和其背后探索的故事,我们更是猎“药人”,致力于求揽耕耘药学,研发出新药的药学人,分享新药研发的经验与成果,为新药转化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

 

本期猎药人

王永辉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在GSK美国费城以及上海研发中心工作了12年之后,于2014年初加入复旦大学药学院,开始了他复旦猎药人新生涯。王永辉教授拥有丰富的药物化学专业知识和研发经验,他目前带领的复旦团队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展小分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RORgt靶点药物研究背景

核受体RORgt作为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可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以及炎性因子IL-17等的产生,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制药企业对RORgt靶点小分子药物的关注热度高涨,多家国外制药公司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发RORgt抑制剂。美国Vitae制药公司的一个化合物已进入银屑病临床Ⅱ期试验。针对RORgt激动剂的研发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使其成为近年热点。美国Lycera公司研发的一个RORgt激动剂已于2017年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国内针对RORgt靶点的药物研发基本上才刚刚起步。

 

“一石二鸟RORgt药物研发

王永辉教授从事RORgt靶点的药物研发已近十年,先前主要从事RORgt抑制剂的研发,到复旦后,又开始了RORgt激动剂的研究。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传统药物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新型RORgt激动剂以及两类不同的RORgt反向激动剂。日前,王永辉教授获得了复旦大学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融合基金资助,与药物所和本学院的科学家们一起对RORgt功能渐变调节剂与受体的结合模式及作用机制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RORgt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其激动剂主要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王教授“一石二鸟”的研发思路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

RORgt药物初步研究成果

王永辉教授团队现已确定RORgt抑制剂候选药物YW-089,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这一工作也得到了2017年度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资助,现正在开展系统的临床前研究。王永辉教授团队的RORgt激动剂的研发项目目前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个先导化合物已在小鼠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上显示出良好药效。与本学院肿瘤免疫药理学教授课题组合作,现正在对这些化合物的成药性以及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估。

作为一个早期“猎药项目”,王永辉教授团队的RORgt项目已经申请了多项中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并在药物化学顶级杂志(JMCEJMCACS Med. Chem. Lett.BMC等)发表了多篇RORgt相关研究论文,使得对于该靶点的药物发现研究在国内遥遥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团队也正积极探寻与药企合作开发的途径,加快这一前沿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完整采访实录:
 http://scd.fudan.edu.cn/WebContent_list.aspx?BID=60&ShowID=299&SID=67&SID1=0&SID2=0